来看看这个聚会点子怎样:
周末下午,在咖啡馆晒着太阳吃着甜点,靠在松软的坐垫上,伴着轻松的音乐,和一群素未谋面的人聊聊死亡。
你没看错,是死亡。
这个活动叫做「死亡咖啡馆(Death Cafe)」。第一次听说的时候,我的第一反应是「这会很尴尬」。跟家人朋友聊死亡都已经难以启齿了,怎样在公开场合,跟陌生人,像聊美食、旅行一样轻松地谈论死亡?
出于好奇,我参加了几次北京场的活动。
▲北京,死亡咖啡现场
周日下午,我走进了北京一家胡同咖啡馆。还有跟我一起的不到十个人,在咖啡馆围着桌子坐在一起。在谈话开始前,大家都点好了咖啡和芝士蛋糕。
主持人叫「可心」,她简单介绍了这个「死亡茶社」的活动规则:不能录音,拍照和传播会经过同意;这个活动不会产出什么结论,每一期也没有特定的什么主题;也没有一个「主讲」的角色,每个人都会发言,一个人发言的时候,其他人倾听。
但这活动出乎意料之外的有趣:
有个学生模样、20 出头的年轻人分享了自己的墓志铭;
一个工作族,喝了口咖啡,接着这个话题说。他来这里的目的,他想探索生活的可能性,在现有的工作中找不到意义,他索性辞了职,在想死亡话题会不会给他新的灵感;
一位年长女士,直接说了生病接近死亡的经历。她说,几年过去了,她又忘记了原来对死亡的恐惧,觉得日子虚度,于是来活动里提醒自己……我有点惊讶她的坦诚。
▲ 北京,死亡咖啡馆活动现场
轮到我时,我讲了刚看完的 BBC 的纪录片《永生者》。现在科技界正研究如何复制大脑,如果他们成功了,我们就不会真正「死亡」,世界会变成什么样?
好几个人觉得这个话题有趣,于是我们又顺着这个话题,聊了聊「如果世界没有死亡会怎样」。
每个人发言之后,可心回应起来总是很温柔,没有评发言者什么对错与否,也没人急着打断或者教育对方。而下一个发言者,更多是用「你说的某个点,让我想起了……」把话题接下去的。
/稀疏平常地聊死亡/
「也许听起来阴森森的,很负能量?这其实是个特别正能量的活动,每次办完这个活动,星期一精神都会挺高涨的,有充满电的感觉。我遇到了很多认真生活的人,自己也不会陷在原来的逻辑里,只想养家糊口之类的事情。」可心说。
她和朋友「墨让」从 2016 年 8 月开始,接过了北京活动组织的担子。在那之前,德国生活多年的华人子逸,在北京美术馆后街的咖啡馆持续办了 2 年的活动,她还很本地化的把「死亡咖啡馆」的中文名叫成「死亡茶社」。
她们正在使用的谈话会逻辑和规则,是英国人约翰·安德伍德(Jon Underwood)创立的。
▲约翰·安德伍德,不幸的是他在今年 6 月急性白血病去世了
2011 年,安德伍德的爸爸地铁报纸上看到一个好玩的消息:日内瓦大学教授伯纳德·克雷塔兹(Bernard Crettaz)在巴黎办了一场「死亡咖啡馆」活动,让人们一边吃蛋糕一边聊死亡。
▲伯纳德·克雷塔兹教授,1980 年代就开始实验性质的公开死亡对话,最早死亡咖啡点子
「我一看这个点子就觉得太棒了!我很确定,这就是我一直想要做的事情。」安德伍德说:
「这活动很民主、开放、还很有革命性。我们没什么主题,没有客座演讲嘉宾,没有大会流程,没有场地的限制,我们只是让人们谈论关于死亡、衰老的感受。我想,这种开放性正是吸引人的地方。」
他不是什么创业者,而是在英国政府当地区发展总监。本来薪水不错,生活稳定,家里有两个小朋友。人有点小害羞,在镜头前说起话来不太自在,双臂总是忍不住前后摆动。
2011 年 9 月 25 日,在征得克雷塔兹的同意后,约翰·安德伍德在英国伦敦的第一场死亡咖啡馆活动,但因为活动名字听起来阴沉奇怪,他找不到公益支援的场地,地点选在自己家的客厅。
▲2014 年,伦敦的死亡咖啡活动现场
后来,他决定把稳定的全职工作给辞了,注册网站,成立了一个非盈利组织「死亡咖啡馆」,通过加盟活动的方式,鼓励人们在世界各地的公开场合,轻松地谈论死亡。
/甜点是很重要的/
不论地点和主办方是谁,只有这一些规则是不变的:
-
不用作盈利;
-
有一个尊重、保密的空间;
- 不把人们引向结论,产品或者行动;
-
要有让人神清气爽的饮品,有营养的食物,还有蛋糕!
「蛋糕很重要,蛋糕让你联想到婚礼或者聚会轻松愉快的场合。但当你在聊死亡的时候,好像讲完死亡会离你更近更恐怖了,而吃甜食可以抵消这种感觉。」他在死亡咖啡馆两周年分享会上说。
▲「我在死亡咖啡聊聊了聊死亡……然后我没挂!」👈一场死亡咖啡的活动海报
安德伍德说,这是规矩,是在克雷塔兹教授的规则的基础上商定的:「要诚实地对话,不要试图教育别人。」
他们也被称为「死亡积极性」的倡导者。
▲京都的死亡咖啡活动,喝的好像是茶包
在 2012 年之后,倡导「死亡积极性」的组织变得更多,他们在互联网和线下鼓励公众谈论死亡、时间的有限性等根本问题,不一定有什么具体的结论,但可以释放内心「死亡」话题带来的压力。
至今,死亡咖啡馆已经在全球 50 个国家办了 4500 场,还登上 BBC、纽约时报等主流媒体机构,它还被看作是「改变死亡作为禁忌话题的观念」的新生活方式的运动。
▲ BBC 采访安德伍德,关于怎样让人们在茶和蛋糕的的环境里交换新点子
/铺满阳光的公开墓地/
在我参加的活动里,聊了 2 个小时,大家还有意犹未尽的感觉。
可心说,这样的情况挺常见,好几次活动结束后,一群才认识的人们还去聚餐,继续把话题聊个够。
平日里难以启齿,但偶尔会想的死亡话题,而蛋糕咖啡和开放的对话中,神秘感和禁忌感似乎渐渐消失了。
▲在爱尔兰,还有人在猫咪咖啡馆举办死亡咖啡
「现代人都过得挺孤独的,不是每个人都能找到能够聊很深话题的人。」她说。
「我喜欢把死亡茶社比喻成一片铺满阳光的墓地,有着树荫和鸟叫声,是敞开的,有邀请性的。而你只是过客,你只需要静下来,给自己和他人一点时间思考和探讨一些关于死亡的种种。但最后,你还是要回到你自己的生活里。所以,更深层的探索,需要在另一个(更专业的)环境里或由你独自去完成。」子逸在她的公众号死亡茶社里写道。
死亡不是禁忌话题
你也可以公开地谈论它
然后,好好生活
作者 | 高级酷
编辑 | 麒麟
图片 | 公众号 DeathCafe 死亡咖啡、死亡茶社等
以及,
我们想在上海做一期「死亡咖啡馆」
如果你也有兴趣,评论区里聊起来吧:)
如果能在上海办,很希望能参加~~
在上海,想参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