好奇问你一个问题:
你是什么时候开始关心这个世界的?
不同于父母辈寻求温饱和稳定,我们这一代青年人,成长于相对平和无恙的年代,眼光常常放诸四海。
吐槽是日常,实质是我们不愿意不放弃表达和发声。
话题宽可达国际关系,窄可至街边八卦。上可及一些不公的行为,甚至有些人也敢将维度放大到人与自然。
比如,你还记得那部纪录片《黑象》吗?
这部讲泰国大象旅游业的黑暗真相的纪录片,在去年2月发布后,十天内突破5000万观看量,至今累计已破亿。
一年来,它引起的争议也不少:
到底该不该骑大象?
这样做是不是残忍?
……
《黑象》上线后,央视、明星等大号纷纷转发,还因网友震怒,遭到泰国网站封杀。
即便如此,创作者CHAO没有就此沉默。
他继续旅程,根据各个国家的风土人情,接连拍摄了各种主题的纪录片。
一年后,《黑象2》来了。
这一次,CHAO到了斯里兰卡。25天、16个城市,从北到南,继续跟进他崇敬的动物——大象。
纪录片延续CHAO一贯的作风:言辞犀利语速极快,带着强烈的质疑和不满。首个遭到他Diss 的对象,是一家历史悠久的大象孤儿院——品纳瓦拉(Pinnawala Elephant Orphanage,1975年创立)。
它是全球第一家大象孤儿院,游客们这么评论的:
但是CHAO说:
虽然大象们的任何行为都属于非表演性质,但不意味着他们就因“孤儿”身份多了善待。
在园区内,那些大象的眼睛里的无助,CHAO印象很深。
于是,在游人散去后,他暗访孤儿院。发现一切并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友好:
事后,CHAO还采访了当地人卡伦姆,他认为孤儿院展现给游客的部分并不真实,大象们没有自由且时常被奴役。
相比之下,CHAO本人对另一家位于乌达瓦拉维国家森林公园的大象孤儿院很认可。
他们给每头大象起了名字,有他们的身世背景,并且还有教育中心。
游客不能和大象们接触,只可在喂食时间远观。
▲他们的工具与一般的不同,是不带尖钩的
想了解更多CHAO看见的黑象生存现状
可以看第二季
《黑象2:生来自由》
有人不理解,为什么CHAO做这一系列视频?
但其实自去年《黑象》上线以来,他的态度也回应了,这只是因为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逻辑:我看见了,觉得不舒服,并且我想要作出改变。
不舒服的感觉,你我也已经多少都经历。但这种不适被CHAO记下来,并成为他行动的动力。
面对动物保护议题,更多人其实还没能「看见」,也有一部分人开始有所「察觉」:
「在苏梅岛的时候,我们也故意报名了骑大象和看大象表演的一日游,不知道是巧合还是常态,那天几乎所有观众都是中国游客……从他们看表演的眼神,我看出两种心态:一,眼里发着光,很天真,觉得大象很可爱,但从没真正想过或了解过背后的故事;二,眼神并不那么兴奋,心里也有一些疙瘩,也觉得不对劲。」
多年来,他立下狂言——要#边旅行边拯救世界#
你可能会困惑,世界那么大,怎么拯救?
对此,他自有自己一套看法:
「我说的『拯救世界』,关键在于拯救人——这世界除了人之外,什么都不需要我们去拯救和改变。我甚至夸张点说:动物不需要我们拯救、环境不需要我们拯救,因为没有人类,这些东西都过得好好的。拯救再多的动物、再多的环境,不改变人,同样的情况还会再次发生。」
「所以我要做的事情,是改变人。」
后记:
其实我个人觉得,CHAO最有趣的一点,是他既酷炫无比,同时又是教条的。他讲的话都是老生常谈,不过是语速快了一些,语态年轻了一些。更重要的是他愿意花自己的旅行时间去调查,去采访,去深入这件刺痛他的事,然后把它传播,与世界上的其他人来讨论。只因它的发生,令他难以别过头去。
而大多数人,包括我,面对残酷真相时,更多的是无力感和接下来的遗忘曲线。这种惯性发生的次数,从小到大不少了。
在他推崇的“边旅行边改变世界”口号里,他用自己的经验汇成了18条准则,并试图用自身的经历去说服大家,如何如何也许能够得到更奇妙的旅行体验。也许你不愿像他那样冒险,也不及他的勇敢,但至少有一点,CHAO教给大家的,就是请在每一次出发前,好好思考如何“负责任地旅行”。
因为当我们开始有能力去旅行,就意味着不需要顾虑温饱,需要更多地关怀世界。毕竟到头来,你是去世界旅行啊。
作者 | Dina
编辑 | 大走
很敬佩这样的人,希望世界上有更多这样的人。做好事不需要解释太多。